民营企业在创业初用血缘关系建立起天然的信任纽带,保证了企业资产的安全。但是繁荣发展的背后,家族式管理成为企业的颈瓶,使得民营企业处于制度缺陷的一种被动选择。毋庸置疑,家族式管理并非全是落后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家族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需要适时有效地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通过有效的管理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
2我国民营企业组织结构现状
在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成为新特征。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然而,企业家族化几乎是所有民营企业与生俱来、无法回避的问题。
2.1“家族式”企业的消极因素
任何一个现代企业,仅靠个人权威、情感管理是不够的,没有法制建设,没有组织程序,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众所周知,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国内市场属于卖方市场,只要有胆量,肯吃苦,就会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积累起原始资本。但是,1992年后,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完善,各行各业都基本结束了暴利时代。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市场环境变得复杂了很多,不练真工夫是很难立于不败之地的。如温州是民营企业的故乡,在经济良好的势头下,民营企业不断崛起,但是他们的命数却没有了方向,大多数企业刚被认知就突然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20余年来,中国长寿的优秀民营企业屈指可数,短命的优秀民营企业则比比皆是。“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高天乐在谈及民企命运时也曾忧心忡忡。他说,中国民企的平均寿命只有2年零7个月。
2.1.1管理混乱
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它往往不是靠健全的机制和客观的事实来管理人,而是凭经营者的主观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维系。这种“家长式”管理既辛苦,效果也不好。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
1)部分民营企业根本没有法规意识;
2)企业的发展跟不上市场变化;
3)只注重制度建设,忽视实施和管理;
4)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情味过重;
5)对财务管理缺乏理论基础。
2.1.2企业员工素质低
一个家族式企业,它的管理工作人员多来自亲朋好友。这些人依仗与老板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进入企业。在工作中不能任劳任怨、恪尽职守。与其说这些人管理企业不如说是“吃企业”更为确切。更有的,凭借与老板的特殊关系,不是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而是借工作之便,从中渔利,使公司利益蒙受损失。
2.2家族式管理的合理性
虽然家族式管理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呈现出了它与众不同的优势。
2.2.1家族式企业有做出最优决策的能力
要保证企业做出最优决策,关键的问题是产权制度对决策者的约束,在家族式企业发展的早期,创业者迫使他自己必须谨慎决策,一旦失误,他和家族其他成员所拥有的资本将付之东流。这种特殊的产权制度是减少企业决策失误的重要保证。另外,它便于创业者控制企业,使他能“个人说了算”,这种独断专行的行为在面对市场能迅速做出反应。
2.2.2家族式企业的产权制度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发生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制度里,尤其是经理式公司里,当股东退出决策层、企业经营决策权由经理们把持时,就会出现经理(代理者)的疏忽、偷懒、挥霍与作弊的行为,出现了代理成本,从而侵吞所有者的利益。而在家族式企业里,当所有权与经营权都集中于创业者一人时,就不存在代理成本的问题了,即使有也是很低的。因为这些经营管理者不拥有主要的决策权,同时家族的控股者可直接决定这些经营管理者的去留问题。
2.2.3家族式企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能产生最佳激励效果
在家族式企业里,企业的盛衰同家庭的利益是紧密相联的。因此,家族成员会视企业为自己的生命。为了企业,他们可以不惜自我牺牲。在创业初期,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资金,只有家族成员可以义务工作,这种精神所产生的动力是一般的非家族式企业难以做到的。
3“家族式”管理未来的发展模式
家族社会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传统,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制度。这铸成民营企业存在普遍的家族化现象,且渗透到产权制度、人事制度、管理方式等的原因。从企业发展的初期来看,家族式管理利大于弊,但是其消极性在后期就明显表现出来。这个时候企业必须走出家族式。所以面对“家族式”管理的未来发展模式,我们进行了以下的思考:
3.1从企业文化的变革着手
家族式企业往往具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这些文化在家族式企业的发展初期是一股必不可少的力量,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要求发展企业必须是开放性的,企业在市场中其管理结构及价值观念,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尤其是其文化的内涵,需要不断地深化和兼容。家族式企业可以像三国时期的君主那样,大胆选用德才兼备的专业管理人才,主动以诚相待。尤其是要把自己家族的事业当成大家共同的事业,在经济上舍小利而求大利,对企业经理人看业绩而非看感觉舒服不舒服,则家族式企业在核心管理层上,任人唯贤、唯才是用并非痴人说梦,有容乃大,家族式企业必须考虑借用并发挥外人的聪明才智。
3.2向非家族式企业学习,同时避免盲目追求“先进”组织结构
家族式企业要学习非家族式企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企业内建立起完善的民营企业董事会制度,组织起专业的决策团队,遵循正确的经济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族式企业的各种弊端问题。没有最正确的组织结构,只有最适合企业的组织结构。民营企业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而不盲目追求“先进”组织结构。即使企业规模较小,生产单一产品,提供单一服务,也不应为了追求“先进”采用错误的组织结构,那样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则会大量增加组织管理成本,浪费组织资源。
总结
家族式企业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扬长避短,家族式企业必须进行体制改革,从原有封建家长式管理模式过渡到现代家族公司式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其管理效率。
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抓住学习机会,不断完善自我;
2)走出企业,向外扩散;
3)主动参与优秀企业间的经验交流中;
4)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5)学习细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