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新闻 |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钢发动态 >> 行业新闻 |
|
电线电缆行业洗牌继续中国电线电缆企业如何突出重围
所属栏目:行业新闻 资源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07-11-03 00:00:00 点击次数:4441
在中国,电线电缆市场是在极不规范的市场经济体系下运作起来的,企业的经营是想获得更大的回报,我们都是坚信市场是做出来的信徒。虽然这种情形的背后也存在着某些经济规律,但如果刻意照搬其他行业或成功品牌经验的话,未免有些刻舟求剑。在中国判断市场首先是定性,其次才是定量,这种无序、混乱而又充满活力的市场根本无法用数据来说明,有时看似一种良好而规范的手法可能在市场上会导致南辕北辙的结果。 面对目前电线电缆企业的这种现状,他们又应该怎样去面临今后的市场竞争,是继续按照目前的发展思路操作,还是开拓创新寻找捷径?是要学会对市场的科学规划,还是继续盲目地投入、忽视投入产出比?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我们的电线电缆企业能够认清市场形势,坚定信心,取得实效发展。 “四道槛”难住众线缆厂商 如今中国电线电缆市场开始显露出两极分化的差异:一些厂商仍在重重压力之下沉默甚至艰难度日,另一些领先厂商却连连出击不断扩大领先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电线电缆厂商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两极分化,正是厂商们在遭遇市场拐点时,由于实力与能力的不同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所造成的。 首先是电线电缆企业的盈利能力,这直接关系厂商的兴衰成败。其次是战略布局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电线电缆厂商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第三是产品系列化运作能力,这成为厂商能否把握市场机遇的关键。除此之外,随着用户越来越理性,价格战、广告战的效果江河日下,因此谁先在营销上有效创新,就意味着谁将掌握着主动权。 尽管我国电线电缆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并取得了骄人成绩,但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处在新兴的、低技术水平状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结构也不合理,中低档产品生产过剩,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比例偏低。另外,产业链也还不完善。电线电缆的竞争化程度越来越高,竞争的结果是逐步把电线电缆潜在的市场开发出来。把目前的竞争态势放在整个电线电缆发展历程来看,恰是电线电缆大时代到来前夕的一个必然经历的整合过程。 就现状而言,电线电缆行业明显的表现出了一些典型问题: 1、缺乏明确清晰的市场定位。盲目的跟风销售的恶果是大家都陷入同质化和价格战的泥潭不可自拔。简单的模仿无法成就行业的领导地位。如同绘制任何复杂的图形,基本的操作都是从坐标中找出原点的位置一样,对电线电缆企业而言,中国很大,大量的分众市场不断涌现,寻找合适的定位才是构筑“大厦”的根基,是避免同一个锅里挣肉的良法。 2、竞争手段及其粗放,简单,缺乏系统规划和匹配度。企业的竞争条件很多,资金、原料、品牌、组织、人力资源、团队能力……整合的好处是让竞争成本降至理想状态,让竞争效能最大化。而漠视对行业和企业资源优势整合的观念,其直接结果就是使得企业综合竞争力递减。并且,从习惯上模糊了企业发现新竞争际遇和方法的眼睛。 3、企业战略模式尚未形成,缺乏长远考量。重产量轻设计,重设备轻品牌,重销售轻管理,这是对讲机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企业没有精准的战略定位和模式,是很难在竞争中取胜的。因为所有缺乏战略的战术都是短暂的、苍白的,其抗压性很差。 行业洗牌继续,做大才是出路 不少人士一提到电线电缆行业近年的发展现状以及这两年来电线电缆企业利润骤减的原因,都将矛头指向核心技术的缺失。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而忽视了问题的症结,是有失公允的。 实际上,电线电缆产业在我国真正的发展却只是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在近几年原材料大幅涨价这种背景下,出现了电线电缆企业的大幅亏损。这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国内企业不会整合产业链资源,不会资源共享和相互利用。许多国内电线电缆企业要么喜欢闭门造车,要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缺乏资源共享的意识。其次,中国的电线电缆企业太浮燥,凡事不认真不精细。难道这也是技术不过关。现在国外品牌的电线电缆企业都实现本地化生产,同样的工人、同样的工艺、同样的流程,却出来了不一样的产品。就是管理的问题。此外,在管理体制和意识缺乏的背后,还有相配套的上游采购平台不完善、人力资源匮乏、企业市场规划意识淡薄、营销推广手段乏力。这些环节对于国内电线电缆企业而言,原本都是优势项目,最终却成为一种全局性的弊端,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功亏一篑。 可见技术并不是电线电缆企业的唯一出路。因为众所周知,短期内,我国电线电缆企业根本无法迅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而除了核心技术,还有其它手段更为重要。 实际上,在国内电线电缆市场日趋饱和、利润趋减的背景下,几乎没有企业自己主动逃离这个市场,虽然人人都叫日子不好过,但还是顽强的守望着这个市场,其中不乏有电线电缆企业直接以较高的规模化优势、较强的价格竞争力、较完善的产品线,积极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这说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国电线电缆市场仍然有利可图,我国电线电缆企业仍然大有作为。 说到底,电线电缆厂家核心能力的缺失最根本的体现就是新的市场消费环境下营销不能与时俱进,营销的理念、方法、手段滞后于不断变化中的行业发展和市场消费需求。这里的营销并不等同于产品导向下的传统销售观念——营销仅仅实现产品从厂家到用户手中这一简单功能。新的市场环境下的营销更应被理解为主导电线电缆企业生产、销售、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表现在产品开发环节,企业应始终坚持市场和用户导向,既要关注电线电缆市场的普遍需求,又要善于发掘潜在的个性需求,通过对新技术、新功能、新利益的发掘和利用研制出超越用户期待的高附加值产品;表现在生产制造环节,应充分考虑用户对“性价比”的合理要求,一方面通过规模优势控制单一产品成本,平抑产品价格,另一方面应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确保产品品质;表现在市场营销和推广环节,应坚持走品牌化道路,通过建立品牌价值认同使产品在用户内心持久扎根。一句话,营销决定了电线电缆厂家的未来。 总结现阶段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环境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做大做强仍然是国内企业最好的出路。企业要在现有的规模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做大规模化从而产生较强的价格优势,然后将规模化优势与完善而大的市场销售网络进行配套,产生规模化效应。避免以往企业中出现的有规模无优势的尴尬境地。 同时,现有的企业则可能通过两条方式,一是直接扩容,在现有规模下做大而后谋强,二是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收购、兼并一大批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然后直接做强,形成较为有效的竞争力。 价格战要打,手段更要多样化 眼下,我国电线电缆企业正在经历洗牌的大戏。 实际上,对于现阶段的电线电缆企业而言,成也价格战,败也价格战。许多人一直以来都将矛头对准了价格战的无度和过量,是价格战让企业提前透支各种资源,造成了利润缺乏、后续竞争力偏弱。仿佛价格战成了所有企业的公敌。 此时,关于价格的经济学问题,笔者不想过多叙述。但是,在这里笔者想反问一些业内人士:您认为现阶段,作为国内电线电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除了价格战,还是其它更好的途径吗? 举个例子,同样功能的电线电缆产品,如果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定价在同一水平上线,肯定是不会占据任何竞争优势。而如果国产品牌价格同比下降许多,那么价格策略的功能就开始体现了,用户就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品牌。而国内品牌的竞争力就在价格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价格战既然是如此的重要和有用,为什么国内电线电缆企业却纷纷败北价格战。关键的问题是企业执行力和控制力的缺乏,许多企业在参与到具体的市场竞争中后,就无法控制价格战的发展速度、规模和频率,同时,还缺乏由价格战向价值战的逐渐过渡和转型的引导性意识。 因此,问题的症结还在企业身上。笔者认为,企业只要能够有效的控制价格战,那么面对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国内企业仍然应该更多、更有力度地开打价格战,进一步挤压国外品牌的生存空间,抢占市场份额。 之后,还要有意识地进行市场竞争手段的多元化、多样化转型,利用企业对本土市场的了解优势,在产品亲情化售后服务、人情化市场推广、中国特色的赠品战等方面入手,有意识地减少价格战的频率和次数。同时,积极开发和推广一些高附加值高利润空间的产品,然后通过高中低档等不同层次产品的区分式推广,摊销价格战损失的利润空间,保证企业的运作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上。 实际上,近年来,包括比瑞利、耐克森、住友等国际电线电缆巨头在内的众多国外品牌,面对中国市场的特殊性,特别是用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也陆续推出了一些中低端的产品,但是他们的利润空间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反而是通过中低端对讲机的推出抢占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并获得了更大的品牌影响,这还得益于他们对于一系列高技术含量对讲机产品的成功推广和价格战的控制力度。 在这方面,国内电线电缆企业所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这也为我们今后的市场规划和推广提出更高的要求。 总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电线电缆企业要发展,必须将市场真正做出来、做起来。目前有不少企业都有良好的硬件设施,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但市场运作却非常艰难,我们必须重视现有诸多企业的不足,取长补短,既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又要苦练自己的独门秘器。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相信在经历了挫折、阵痛、调整后,电线电缆企业发力正当时,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国际电气网证实,仅供您参考!
|
|
|
|